工业地产是指工业类土地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该类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属物,有别于住宅、商业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工业地产的赢利性主要是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场所,能够维持工业领域的正常发展。工业地产的盈利主要涉及到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开发商主要是通过与制造商合作开发赚取适当开发利润,是自建再通过销售或者出租获取利润,而运营商则以其专业的素质和优质服务赚取租金收入和管理费;小业主则是自己生产赚取利润,是出租获取租金回报。
2023年是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受到新冠疫情、新基建、产业转型升级、供需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业地产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 工业地产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投资回报率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工业地产投资10485亿元,下降15.6%。工业地产开发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12.0%,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工业地产的土地投入相对较低,基准地价只是商业地产用地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因此,工业地产的进入门槛与其他的地产门类相比要低很多,未来工业地产的投资主体必将多元化。但是,由于工业地产的供给过剩、产品同质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原因,工业地产的租售价格和利润空间都面临着下行压力。2023年一线城市的工业地产投资净回报率在5%~7%,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低于物流地产的6%~8%和商业地产的4%~5%。
- 工业地产行业市场结构调整,细分领域崛起。伴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及各地政府对于新兴工业的高度关注,工业地产的升级、细分化趋势明显,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AI、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航空工业、电子商务等垂直领域工业地产逐渐成为区域的工业发展的主导载体。这些细分领域的工业地产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提升客户的粘性和忠诚度。同时,这些细分领域的工业地产也能够带动相关的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2023年,中国垂直领域工业地产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占工业地产总规模的11.4%,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8.6%。
- 工业地产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工业地产行业的市场规模扩大,市场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房地产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这些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更体现在品牌、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因此,工业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专业能力和智慧水平,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023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的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地产品牌和专业服务商崛起,如万科、保利、华润、中建、中海、万达、恒大、碧桂园、龙湖、融创、金地、绿地、华夏幸福、正荣、华侨城、新城、中粮、中铁、中交、中冶、中建材、中建钢构、中建科工等。这些工业地产品牌和专业服务商不仅拥有丰富的工业地产开发和运营经验,而且具有强大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智慧化的工业地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能源、智能环境、智能生产、智能管理等,提高工业地产的效率和价值。
工业地产行业市场合作深化,产业链协同、区域联动、跨界融合成为新模式。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工业地产行业的市场主体意识到了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开始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效益提升。一方面,工业地产企业与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科技企业、金融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产业链协同的模式,实现了产业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地产企业与不同区域的政府、社区、园区等合作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区域联动的模式,实现了区域的互补优势和协调发展。还有一方面,工业地产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如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体育等合作越来越多,形成了跨界融合的模式,实现了产业的创新拓展和多元发展。2023年,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的合作案例不断涌现,如万科与华为的智慧工业园合作、保利与阿里巴巴的数字工业园合作、华润与腾讯的云工业园合作、中建与京东的智能物流园合作、中海与百度的AI工业园合作、万达与迪士尼的文化工业园合作、恒大与复星的医疗工业园合作、碧桂园与清华大学的教育工业园合作等。
综上所述,2023年是中国工业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工业地产行业呈现出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市场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合作深化等特点和趋势,工业地产企业要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抓住机遇,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变革,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贡献。